——成都高新新源学校三年规划

2012.9——2015.8

 

2012年,学校基于前一个三年良好发展基础的三年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三年,作为新源学校的起步,我们循“探索幸福的教育、追求教育的幸福,让师生得到最适宜、最充分的发展”的办学思路,把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为:“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学校的稳定起步到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成一流的社区配套学校。”为此,我们聚焦学校办学的内涵,聚焦学校办学的质量,追求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顺利通过了一系列的挑战,学校发展由此也顺利发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社区及广大老百姓的认可。

2012年,学校发展进入新三年,新的时代呼唤学校发展进入现代化、国际化、优质化发展新时期。为此,学校必须坚持占领思想、文化、学术、人本的高地,实现新时期新境界的发展跨越。

一、未来三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我校未来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三年的努力,通过狠抓校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特色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基本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质量,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知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一阶段(2012.92013.8):着力规划校园布局,塑造整洁优美的校园;开展规则教育课题研究,加强学生道德培养,规范学生行为;深入课题和课改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促进课改及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快特色发展步伐,规范办学行为管理,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第二阶段(2013.92014.8):着力培养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的学生;完善电子备课机制,充实和盘活学校软硬件资源,加强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的整合和研究,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最大化共享;加大课题和课改研究力度,推广课改及教研成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通过研、培等形式,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完善特色建设体系,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形成“高效课堂”自身特色。

第三阶段(2014.9——2015.8)不断优化学校管理,全面推进以课改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工作,软硬件建设上档次,办学质量高效益,打响“高效”品牌,铸就“养成”特色,向“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一流学校靠近。

学校的良性循环基于学校品质持续提升的基础,以伴随着学校发展逐步降低对校长、对政策、对生源等办学基础条件的依赖得以体现。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办学坚定不移的追求,通过学校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实效性研究等得以实现,并以我校独具特色的探索与实践最大程度地达成优质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更好地起到辐射与示范的作用。

三年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学校文化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各项管理高效,课程体系科学,教师队伍精良,学生发展生动,校园和谐、生态、现代。

其中校园“和谐”:强调学校内人与人、人与环境、师生自我与发展等处于和谐状态;校园“生态”:强调校园自然生态、师生发展生态(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落实,师生发展过程科学);校园“现代”:强调学校校舍、设施设备以及管理的现代化和学校文化气息的积极、健康、进取、和谐。

未来三年,是学校实现新发展、新突破的重要时期,“内涵发展、品质提升”是学校发展的主脉。在继承传统、开拓进取的发展过程中注意特别关注两个问题:其一,始终做到“保持敏锐,勇于拓进取,在开放的办学实践中积极占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其二,始终做到“保持冷静”,坚持尊重规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的工作,静下心、沉住气,、排除干扰、拓宽思路,强化教育教学研究,按照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真正实现对师生品质的共同提升,为他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未来三年,新源学校办学必须突出坚持三个“不动摇”的原则,即坚持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不动摇,进一步优化教风、学风,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坚持狠抓教师队伍发展不动摇,不断提高教师智慧工作的水平和生活的状态,奠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狠抓学校文化建设不动摇,在追求“文化养校”的过程中实现学校办学效益最大化。为此,学校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在积极进行新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完成两大基本任务,实现五项基本追求。其中任务一:进一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任务二: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时期学校的办学实践,形成具有学校文化特质的优质教育的实践体系。五项基本追求是:第一,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富于个性特长的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毕业生。第二,努力造就一批严谨治学、热心教改、教学有特色的教学质量优异、深受学生爱戴、深得同行赞誉、同事信赖的优秀教师;第三,努力建设形成我校成熟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建设和管理以及德育课程建设两方面实现再突破。第四,继续积极推进以课堂结构改革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力争在新生源条件下探索出一条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新路。第五,积极建设,争创市区各类先进单位。

二、学校办学的发展策略

未来三年,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依法办学、依法执教之路,积极寻求变挑战为机遇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内容应包括:积极探索“文化养校”的路径;不断加大教师提升力度;继续拓展学生成长空间。学校将通过以上主要路径,以稳健的步伐向优质教育目标推进。

第一,积极探索“文化养校”的路径。

学校文化的内核体现于思想、理念、精神与价值,表达的是学校的办学追求、办学特色、学校校风、学风、校貌等,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精气神。由于学校文化是对具体办学思维方式及行为的超越,决定学校办学的境界,同时学校文化品质又决定学校文化韵味的强弱,对学校具有浸润式、稳定性、生生不息、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所以,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鉴于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学校在未来三年发展中将进一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丰富学校文化建设路径,力争实现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滋养、涵养、培养、养育、养成,进一步提升学校品质。同时,促进师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追求中享受成长,并在其成长过程中积蓄起智慧与大气的胸怀与力量。

具体实践中强调两方面工作:第一,继续梳理和建设先进的学校组织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进一步创新学校理念,以理念创新为先导,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办学思想、价值追求、学校校训、学校特色等,促成学校实践领域、操作体系的成熟与发展;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促成办学的科学、开放、人文、高效;进一步强化“探索幸福的教育、追求教育的幸福,最适宜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的办学价值取向和“以人为本、以事为先、以和为贵”的管理价值取向,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最好的思想和理念保障,拓展最广阔的实践空间;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团队文化建设,不断推进“辛勤谋事、用心做事、团结共事”的教师文化。让新源学校“一路阳光、激情跨越”的学校精神成为高新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第二,不断培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即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于内涵与品位。学校要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特别是在新校园的规划中做到未雨绸缪、文化领路,充分发挥文化环境“养”校的作用;开阔思路、不断拓展,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建设书香校园,帮助学校师生实现对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读书人生、文化人生、成功人生、幸福人生”的追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应强调让教师、学生共同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赋予校园环境、人文环境等建设活动以民主参与,共同创造的特质。

第二,不断加大教师提升力度。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首要资源”,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和关键,而教师成长更是学校办学的追求和重点。即提升教师旨在两点:其一,帮助教师勤奋工作、享受成功、精彩生活;其二,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条件,并通过提升教师达成提升学生的目的。为此,学校要本着“培训是教师的最大福利”理念,把教师培训作为提升教师的一项重大基本建设来思考与管理。

提升教师的关键在于构建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首先,未来三年,学校仍需积极探索教师发展路径的管理、建设的机制与办法,实现其作为教师们沐浴人性光辉的家园,阐释教育真谛的学园,彰显精彩生命的乐园的目标,以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作用。让个人自学、校本培训和教育系统培训相结合,专家引领、团队学习和个人反思相结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互助研修的效益,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精心精细地保障和呵护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上获得的专业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焕发出教师最大的创造潜能与自主发展的激情,促进教师的精神品质、人文情怀、眼界修养以及成功感和幸福感等获得极大的改变,有力地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第三,继续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学校要从以下三方面继续进行大胆而积极有效地探索其一,积极、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在学校的积累首先来自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最有意义与价值的成长方式,是学生实现人生积累的最基本途径,是学生远期目标甚至人生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阵地。学校将在新的三年里,潜心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特别是在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方法、习惯上下功夫,促进学生保有学习的持续动力,从而由眷念课堂、向往课堂,到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释放其生命活力,焕发出生命光彩,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主阵地。特别是学校要以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为突破口,以此启动全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改革的探索,积极服务于参差不齐的学生生源现状,更好地保障各类学生通过课堂获得长足发展。其二,不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着眼于开发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学校课程,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可持续发展。未来三年,学校在前期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二方面突破:一是选修课、活动课及社团活动的内容丰富性与管理的科学性、可行性,确保学生学分制评价与管理的顺利实施。二是学校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特别是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拓展,如各类学生团队与组织的建设等,确保为学生提供的发展空间的效益的最大化,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与教育的能力。其三,继续推进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开阔思路,开辟路径,通过多元评价,激励不同禀赋、不同发展潜质、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获得最好的选择发展。

三、具体工作

德育首位

(一)指导思想:

德育是首位,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德育队伍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是班级、学校良好风气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基本思路

 在德育工作中力求做到

1、求精:狠抓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工作队伍、学生工作队伍。

2、求新: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情操,培养优秀人才,注重育人的实效性。

3、求真:抓好团队和思品课及其它课的主渠道育人途径,强化学科的德育功能,注重德育的连续性、系统性。

4、求实:抓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德育工作领导,以团、队组织为主导,以班级为抓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2、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力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化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注重群体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4、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室,切实开展有效的活动;除新进教师外的所有班主任取得C级证书。

主要工作:

1重视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

(1)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理论水平。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明确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切实履行师德规范。引导教师树立“全员育人”,“育人第一”、“时时处处事事育人”的意识。学校通过规章制度,明确每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尤其是班级工作中明确任课教师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职责,让学校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育人任务,并切实承担自己的职责,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持之以恒开展“真心关爱学生,倾情奉献教育”活动。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班级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而班主任的育人水平和工作态度又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基本保证,因而健全班主任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促使班主任工作注重实践,注重思考,注重质量,互相启发,深入研究,确定更先进的育人理念,掌握更科学的育人方法。让班主任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加强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1)以规范行为习惯为主线,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主题鲜明的团队活动,注重“德育,从生活底线抓起”,树立优秀学生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的教育;耐心听别人讲话(听老师讲课)——尊重他人(老师)的教育;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教育;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责任——责任心教育;节约每一分钱——节俭教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替他人着想的教育;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感恩教育;做事要有计划有恒心——成功教育;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热爱劳动教育;学会自我保护,珍爱生命——安全教育。

抓好“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顺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即地上无痰迹,校园无纸屑,桌椅无刻划,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五有”(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对人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学习有进步),围绕“三别”“四带”“五无”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2)充分利用德育载体,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体验活动,以陶冶学生更好的情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完美的人格。

(3)开展“红领巾监督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红领巾监督岗对学生的卫生、礼仪、集队、纪律、两操实行自主管理、评价,并及时反馈。逐步让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4)团支部和少先队要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努力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要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做到既培养学生们的主人翁精神,又能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

3、密切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1)加强与社区居委会、石羊派出所的联系,继续开展警民共建共管活动,齐抓共管,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家访工作,对于自我控制力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要定期与家长联系,使孩子在家长的督促下,尽快养成良好习惯。

4、抓好抓实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抓好每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常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法制教育

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充分发挥班级黑板报、学校广播站、宣传栏等阵地宣传教育作用,采取请人讲课、观看音像和图片、走出去等方法,举办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

(3)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抓好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教育,签订有关责任书,落实好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加强值周、值日工作,提高责任感,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文明的有益活动,积极创建“平安校园”。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的软硬件配置,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5)逐步办好学校每年一次的班主任节、科技节和运动会。办好每两年一次的艺术节活动。

教学中心

1、教学管理工作

(1)目标: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全校教职工要情系学校,心想质量,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严格管理,强调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懂得没有质量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学生学得好、考得好才算教得好,低入口、高出口才算真本事。要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踏踏实实地向蒲江实验中学学习,提高课堂效益,提倡“结果主义”。做到中小学齐头并进。2011年的首届毕业生要在中考中考出水平:省级示范高中录取人数超过10%,所有毕业学生均能升入普高和职业类中专学习。其余各年级均要在统一测试中稳中求胜,部分科目要在区内达领先水平。力争在三年内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要逐年上台阶。

(2)措施: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有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听课制度、批改作业制度、考试阅卷制度、质量监控制度。并尽力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优化教学策略,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与能力培养”上。

在学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创设条件。挖掘发挥我校现有教师潜力,力争在学科竞赛上有好成绩。

在学校资源的配置上,向教学倾斜,进一步办好校园网、自主培训课件制作,使全校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2.师资队伍管理工作

(1) 目标: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通过三年的努力,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5%(45岁以下),力争有研究生学历的突破;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达到100%(45岁以下),逐步形成各年级、各学科的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措施:

第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逐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抓好师资培训工作,方法多样,相互结合,力争培养出1-3名区级骨干教师;1-2名市级骨干教师。每学期对师资队伍进行考核(师德修养、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作为聘用、晋级、评优、增资的依据。各班级、各学科要及时总结,不断提高,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

第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开阔教研工作新思路。教师应及时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并注意对问题的追踪,抓实行动研究,想方设法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注意提高教师对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的认识,并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善,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促进队伍的成长、质量的提高、效率的实现。

第三、完善网络信息建设,管理和利用好设备,服务好教育教学。

后勤保障

目标:端正服务态度,加强服务意识,确保工作质量。校园环境整洁优美,保持校园环境绿化、净化、美化。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学生上课条件,教师教学环境舒适,学生学习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安全,满足教学需要。合理调整布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源节流有一定成效。

1.校园环境的美化

1)继续营造学校形象工程,争创“绿色学校”、 “平安学校”、“文明单位” 。

2)不断完善校园绿化,并对学校门庭及四周进行改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升学校形象。

3)改善运动场地,增加它的使用频率。

4)改善卫生环境,美化校园,使教室有特色、办公室环境布置有品位。

2.教学硬件的配备

1)更换消防器材,教室后窗增设安全防护栏,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

2)继续完善九年义务办学体系,为增加班级学生添置课桌椅等设施。

3)年再建一间物理实验室和一间计算机室,加大信息化、现代化教学的步伐。

4)添置图书8000-10000册,为师生更好的充电作保证。

5)建成一间微格教室,同时,添置体育、音乐、劳技等方面的教育设备。

3.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培养和健全后勤队伍。

校办职能 

学校办公室是学校行政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主要职能是当好校领导的助手,协助校领导工作,沟通学校上下内外联系,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起到纽带作用。结合我校具体校情,今后三年做以下主要工作

1、坚持党的领导,组织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决定、决议、精神。做好学校决策和所布置工作任务的执行、反馈工作,传达学校领导的工作意图,推动学校工作正常运转。协调校内外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加强自身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做到校务公开,以公开加强党群、干群联系;以公平赢得师生员工信任;以公正维护校办窗口形象。切实有效的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提升学校的知名度,配备专人负责校园网的资料发布,并注意随时修改、完善、及时、准确、迅速、新颖地发布校园重大新闻,丰富校园网的内容。保证国际国内信息渠道的畅通,掌握最新国内外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动态,确保领导决策对信息的需求。

3、协助校领导监督、检查学校行政各项工作和有关政策规定的执行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理顺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推行教师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使学校“依法治校”更细致到位,确保各项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依。

4、认真做好学校综合性行政工作的报告、计划、规划、决议及校领导讲话等文件的各项事宜以及用学校名义发布行政事项、通知等。

5、认真组织安排学校会议,编写会议记录和决议,了解各项决定的贯彻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协助学校其他部门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做好考勤工作和服务工作。

6、建立完善校务档案及各种资料的收集保存,力求“全、精、细、准”。根据上级文件及各项检查要求、我校具体情况,逐步建立我校的档案管理办法。

7、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做好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和职称评定工作。加强教师素质建设,引导教师自主发展,努力提高我校教师自我心理调节及心理辅导能力。

8、负责校长办公室的日常行政事务工作及学校主要领导交办的接待、来信、来访工作。并认真做好校领导交办的其他行政工作。

工会职责

目标:学校的工会组织要在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发挥工会的参与和维护的职能,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为稳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1、加强学习,提高会员素质

认真学习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活动,使广大教职工认清形势,加强师德修养,解放思想,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在各自工作岗位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奉献自己的热情,同心同德,兴旺我们的教育事业。

2、健全完善工会组织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教职工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组织工作的需要,工会须按《工会法》的相应程序,健全工会组织,增添工会委员,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全面地、高层次地服务于广大教职工。

3、定期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或教师代表大会)

定期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并提出大会的议题和议程,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针,近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基本建设方案,职工培训计划,资金分配和使用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深入联系群众,及时反映群众心声,做好学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起到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

4、关心群众生活

在高新区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按规定对全体教职工做全面体检;开展帮扶活动,对困难教职工实施生活救助、子女入学帮助、大病救助等,认真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对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进行政策照顾。还要做好“元旦” “春节”“三八节”“教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安排。同时,做好教职工及直系亲属婚丧嫁娶的探访慰问工作。

5、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在教职工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做复合型人才。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培养良好心态和高质量的生活情趣。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构筑职工“减压”的娱乐学习的平台。如:登山、卡拉OK、球赛、棋赛等多项活动,并将活动延伸于校际间、兄弟单位之间。

6、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为了发挥工会在单位中的作用,工会应在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区环境方面协调好关系,在构建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中有所作为,争当高新区模范职工之家。

未来三年是新源学校实现不断提升,达成良性循环的关键时期,更是学校规模、效益实现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经历了三年办学历程,经受了各项改革挑战的新源学校一定会在高新区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学校和学生家长的热情支持、鼓励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努力,开拓进取,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Copyright©2002-2024成都高新新源学校版权所有
发文 蜀ICP备16036345号-1